老年旅游“国标”9月实施,谁为保障成本买单?
2021-03-19 23:22:39
中国超过2亿的老年人终于得到了旅行的保证。
从2016年9月1日起,国家旅游局颁布的“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守则”(以下简称“标准”)将正式实施。从“饮食、生活、旅游、购物、娱乐”六大旅游要素出发,结合老年人的身心特点,制定了许多“硬性”规定,以保证老年游客的旅游体验。老年游客是60岁以上(包括60岁)的旅游产品的消费者。
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安全,老年人团应选择具有应急物理救援等业务技能,了解一般医学知识,至少有3年导游经验,细致耐心的导游/组长在整个过程中为团服务。包机、旅游列车和100多个老年旅行团应配备小组医生服务。出发前,应收集老年游客的健康状况,75岁以上的老年游客应要求成年直系亲属签名。
由于老年游客体力有限,不宜安排过于紧凑的行程。守则指出,应放宽整个行程,每个景点应安排足够的旅游时间,连续旅游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。
在运输方面,连续行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,列车或连续行驶8小时以上应安排卧铺,并应尽可能安排较低的泊位,乘用车应配备轮椅、拐杖和其他辅助设备。
在住宿和餐饮方面,该代码需要选择使用电梯的酒店,而没有电梯的酒店应安排老年人游客停留在三楼以下。
不过,由于“守则”只是旅游业的推荐标准,所以从法律角度来说,并不是强制性的。只有旅行社和旅游者就旅游合同中的标准达成一致,才具有法律约束力。由于陪同医生、儿童签署和开放绿色通道等条款会增加旅行社的成本,旅行社将仔细考虑是否在合同中同意这一标准。
他说:“虽然现时普遍实施守则可能有困难,但至少可以指引市场,如果不符合这些规格,便不能称为老年旅游产品。守则的主要起草者之一钟辉表示,守则有助促使旅行社更积极地投资发展老人产品。”
近年来,老年旅游市场蓬勃发展,但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和低成本的旅游陷阱,市场上的旅游产品很少符合规范。
一方面,由于老年人对价格敏感,不愿对旅游投入过多,旅游者的单价相对较低;另一方面,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差、安全意识差、自助能力差,旅游保险风险相对较高,旅行社不得不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,这些都导致混合老旅游产品,其次是较高的旅游风险。
近年来,老年旅行团突发事件迅速增加,如去年陕西春华“5.15”特车悬崖坠落事故、湖北建利“6.1”东方明星沉没事件、西藏山南“6.10”重大事故等。大多数受害者是中老年人。
调查显示,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占整个旅游市场的20%,是仅次于中老年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旅游市场,旅游收入达数百亿元。北京老龄工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,北京约有300万老年人,其中60%以上有旅游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