迟到的阿里 VS 淡定的携程,商旅市场如何起风?
2020-10-09 19:50:33
阿里线飞猪与携程在旅游业的竞争比比皆是。
今年2月28日,新生小牛阿里商务旅游发布2.0版,并向中小企业注资10亿元,提出“无缓冲、无发票、无报销”的旅游政策。不久前,在2月21日,携程还发布了企业商务旅行应用升级版-整个过程,并推出了“TM”战略,并宣布商务旅游市场即将进入2.0时代。长期以来,商务旅行管理(旅行管理)市场的前五位一直被携程、中国旅游快车、中国国航嘉信、吉城BCD和晋江人力资源集团占据。随着阿里商务旅游服务在中小企业中的加入,2017年中国商务旅游的市场结构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。
历史一再证明,每当王牌“自由”摆在桌面上,下一轮激战就会接踵而至。已经发展了十多年的商务旅游市场,现在将成为阿里和携程的战场。
一万亿级商务旅游市场,阿里算得晚。
巨大的市场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支离破碎的产业格局,已成为国内商务旅游市场的标志。
中国旅游市场2016年发表的白皮书显示,近年来,商务旅行市场在稳步增长。2015年,GBTA报告称,2015年中国商旅市场增长了14%以上,2016年将增长12%。
这种增长背后实际上是企业消费认知的变化。根据调查,49%的企业认为商务旅行是一种“战略投资”,而不是“必要的支出”,这表明人们对商务旅行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了战略定位的水平,不再局限于业务增长。
携程2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达到2900亿美元,仅次于美国。明年,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将继续增长至少10%,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。
然而,中国商旅管理的市场结构仍然表现出参与者数量多、集中度低的特点。 白皮书显示:
2014年,中国的商务和旅行管理市场仍处于较低水平,CR5为19.7%(CR418%),远低于德国、法国和英国主导的欧洲市场(平均CR4为69%)。
排名前5位的企业分别为携程(7.6%)、中国旅游快车(5.0%)、嘉兴航空(3.7%)、吉城BCD(1.9%)和晋江HRG(1.7%)。在其余股份中,腾邦国际占1.4%,美国和亚洲商务旅行占1.4%,其余77.5%由旅行社和机票代理等非专业旅行社组成。
一个数千亿美元或更多的蛋糕,没有一个巨人不垂涎三尺。这也是阿里商务旅行进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商务旅游市场的原因。
事实上,携程在2015年之前一直在为阿里巴巴集团提供商务旅行管理服务。但阿里诞生后不久,除了携程的分支机构外,商务旅行市场上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。截至2016年10月11日,阿里巴巴商务旅成立,升格为“飞猪”品牌。
“虽然报告中给出的数字各不相同,但这一定是一个超过 2000 亿美元的市场。” 路上的商旅 CMO 郑燕认为,像阿里这样的巨头依然可以悠闲参与,因为市场足够大,但太分散,场上目前的玩家远没有死活。
郑还认为,商务旅游市场不是两个可以教育的,“对商务旅游市场大玩家的补充是一个好的。”
阿里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选择了商务旅游市场的布局,但也有自己的想法。
中小型企业“有旅游”,但“没有管理”。
阿里商务旅行社总经理徐庆伦告诉钛媒体:“在中国,旅行管理(TMC)的概念是由外国公司引进和引进的。”在商务旅游行业排名前四的公司中,除了携程商务旅行外,还有外资公司。
我国的实际情况是,外资企业、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普遍意识到企业的出行控制。在市场上领先的TMC公司,基本上只为大中型企业、外资企业、政府部门提供服务。对于传统的TMC公司来说,大客户的信誉好,出行规模大,风险和成本在可控范围内,收益更大。
“以大客户为主的传统tmc,在原有系统内仍很难成为中小型企业。由于大客户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,现在要成为中小型客户,势必会在资源和技术支持方面出现权衡和倾斜,能否很好地部署对这些tmc公司来说是一项挑战。”徐庆伦说,习惯于为大客户服务的大型tmc公司不愿支付同样的成本来管理中小型企业的旅行行为。徐说:“五到十年前,成为一家大企业是很自然的,而微型企业并不是旅游服务的主力军。”
旅游公司不仅不愿“屈从”于中小企业的商务旅行管理,中小企业也没有旅游管理意识,而且存在许多问题。
许多中小企业的商务旅行行为中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:要么设立专人负责旅游预订,要么委托一些非专业票务代理、旅行社或员工自行订票,随意报销,没有管理流程,容易滋生灰色空间。“正是由于商务旅行管理理念薄弱,许多公司没有意识到管理和合规的重要性。”在路上出差时,总经理郑岩显得很无奈。
不可否认的是,一些小型票务代理和旅行社由于其灵活定制的服务,仍然可以从许多企业获得定购订单,但在灵活定制的背后往往是服务成本和产品价格高的灰色地带,这并不能真正帮助企业降低旅行成本。其分散管理模式,也不能发挥管理本身应有的效率和经济性。
“如果服务方式不改变,就更难突破这一概念。”许庆伦告诉钛媒体,不仅需要激活用户的商务旅行管理意识,如果供方tmc公司不及时做出改变,供需总是陷入莫比乌斯环,传统tmc只能因为传统的服务模式而在大企业客户中循环,而对市场上规模较大的中小企业的服务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。
然而,商务旅游市场一直在变化。
随着“八项规定”的出台,国家对“三公消费”的规范,以及航空部门“理顺代减代”政策的出台,一方面,很多小企业旅游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,不得不寻找新的盈利手段; 另一方面,TMC 公司的传统服务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的商务旅行管理需求。
中国企业财务税务管理研究所会长谢学涛认为,企业客户的出行管理观念已经逐渐改变。在旅游管理公司帮助企业实现成本节约后,企业客户更希望旅游管理公司能够满足其实现过程优化、管理效率提高的需求。对于大多数企业财务经理来说,选择旅行管理供应商的最重要因素是满足旅行申请、在线预订、报销和提高旅行管理效率的综合要求。
目前,随着企业合规意识的提高,对移动、信息化、透明商务旅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,商务旅游市场的生态变量也越来越多。
商务旅行2.0时代开始
接受钛业媒体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,2017年将是商务旅游市场的拐点。首先是洗牌。。
“在这个市场上,不可能总是有成千上万的服务提供商,而且有许多公司不能被称为TMC服务提供商。”郑岩认为,一个真正的TMC服务提供商必须有规范的流程和强大的销售实力,以及核心资源、技术实力和财力(资本缓冲是不可避免的),否则它很快就会在未来的浪潮中被消灭。
为了适应未来的竞争,TMC必须首先解决根本的金融建设问题。
据徐庆伦介绍,以机票为例,TMC必须与上游结清现金,在为大中型客户服务时,要求是每月一次。TMC的业务规模越大,对基金的敞口就越大。今天,大中型企业做旅游服务的压力很大.他认为,目前金融服务的概念和方式也很难支持小规模的TMC,银行不会支持一家没有能力抵御风险的小型TMC公司。银行虽然支持企业的创新业务,但必须与规模相匹配。
第二,在当前的商旅市场,移动化、自主化、智能化的商旅管理发展方向已经是一种共识,对企业技术实力的考验也越来越严格。
徐庆伦认为,移动商务旅行的最大特点是让技术能够尽快取代人工,通过移动商务旅行管理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,使商务旅行变得非常方便。特别是在机票方面,酒店利润越来越薄,在同样的条件下,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TMC降低服务成本。
显然,在2017年商业旅游市场、金融、技术能力将决定许多TMC公司的生活和死亡。阿里对商务旅游市场的强烈干预,但也让市场格局相对均衡,逐步走向阿里,两次激烈的竞争形势倾斜。
徐庆伦对钛业媒体记者说,2016年10月,阿里商务旅游刚刚成立一个多月,就有近100000名用户注册。虽然大型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,但在中小企业的服务领域却是一片蓝海。中小企业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“需要挖掘”的问题。
虽然携程和阿里的客户显然是错位的,但阿里的市场份额远低于携程,表面上看,携程依然平静,但在阿里商业宣布“免费”战略之前,它宣布了“TM”战略,并宣布了升级版的应用程序-整个过程。
据携程首席执行官方继琴介绍,整个过程实现了旅游前应用、行程预订、商务旅行补充订单功能、出差后报销等产品功能的升级,从而构建了全面、智能化、集成化的一站式旅游管理服务。
方继琴认为,“商务旅行社已经进入 2.0 时代。 在商务旅行 1.0 时代,旅行管理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更便宜的机票和酒店产品的预订服务。 今天,旅行管理公司通过为企业提供全流程、集成和智能的旅行控制服务,帮助企业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
阿里商务旅游推出了“移动旅游、未来旅游、绿色旅游”的概念,试图通过在线优势缩小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。“2017年将是阿里商务旅行社登陆的一年,但阿里商务旅行社并不急于抢占市场份额和交易规模。”
目前,双方还没有在市场上迎头赶上,随着阿里商务旅游服务行业的逐步登陆,未来的商务旅游市场、阿里商务旅游与携程商务旅游的遭遇是无法避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