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配图
亲见孔庙大成殿拆除
◎俞祖菡
前几年曾游山东曲阜,寻访了著名古迹——孔庙。步入其间不由暗自佩服:古人真会选佳地、巧营造!曲径通幽,层层递进。当我直面大成殿时,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,如此熟悉,像是在哪儿见过?对了!我儿时的记忆被激活了——桐乡一中校园内的那座孔庙,学校当年以此作为大礼堂。说来也奇怪,当年的校园“礼堂”与眼前的堂皇孔庙竟如出一辙,只是规模小些,但在当年小孩眼里,所见已足够雄伟的了。
01
不禁好奇:木材匮乏,交通不便,人员流动极少的小县城桐乡,当年是怎么建起那座气势不凡的孔庙的呢?!要是我们桐乡的孔庙没有拆除,今天必是一道引人入胜的风景线,游客不绝,专家寻访,成为重要文物地标。
02
记得我十二、三岁时(1972、1973年),听得大人们在说,要把桐乡一中的礼堂(孔庙大成殿)给拆了,惊讶之余很是失落。因为作为一中教工子女的我,已把这座殿堂当成了自己玩耍的乐园,那个年代,孩子没有玩具,更没有游乐场所,而大殿内摆放了双杠、单杠等体育用具,则成了我们教工子女的一个活动场所、一方游玩重地。要把这座“礼堂”给拆了,岂不变我们的“得乐园”为“失乐园”?!
孔庙大殿伟岸高大,,木质结构漆成一片中国红,经长年风吹日晒,有点退色,但丝毫不影响其美观,倒是增添了古朴风味。殿堂开阔通透、冬暧夏凉,四根壮而实的大柱,得由两三个小朋友手拉手才能围抱转圈。地面铺着方方正正的青砖,由于年久走的人多了,特别是中间黑色的砖面似打蜡般光滑。殿门朝南是铺着长方形大石板的场地和满是植物的院落,中轴甬道,夹道树木,最显眼的是两棵当时已算高大的法国梧桐,春夏秋冬,景物宜人。
02
然而,那一年,开始拆了。我想,大概是为了“”吧。记得来了十几位民工,有的开始爬上了庙顶,动工了。一般总是拆毁容易建造难,可是,拆这座庙却不容易,我记得拆了好一段时间进展不大,犹如蚍蜉撼大树。又不是像考古专家那样小心翼翼,而是破坏性的拆卸都不知该如何下手,只听得拆者连声感叹:“难拆得来!”“难拆得来!”拆着拆着,他们竟缩手缩脚起来,好像是怕得罪了神灵似的。如今想来,这简直是建筑之奇迹!我常遐想:要是当年梁思成路过我们这儿是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,定会出面干涉,保护古建筑!
然而,梁兄没来,孔庙照拆!
03
历经数月,孔庙大殿终于慢慢拆除,卸下的木材,堆积在原址周围,有长长短短、粗粗细细、宽宽窄窄的圆木和板材,数量最多的要数小块的“斗拱”,丢成一大堆。现在回忆起来,“斗拱”木雕造型美观,似艺术品一般,可当时我们这些孩子却用来把脚嵌入凹处当木屐行走,发出“笃笃笃”的声音。由于拆卸不规范,这些“斗拱”大多不完整,有人拿去劈了当柴烧,据说还很干燥特好使。
至于拆下的大块木料,去向何处?我现在只是好奇寻思。
04
往事依稀,追忆难确。为了尽可能还原当时的情形,我特地拜访了时任桐乡一中党支部书记的严舜民先生,了解相关事项:
我问:严书记,当年拆庙,是为了吗?
答:不是的,是学校需要建造个大礼堂,这庙嫌小了,开会坐不下了,所以拆了。
问:记得拆庙是哪一年吗?
答:,具体还得再回忆回忆,或查查相关资料。
问:拆了庙,我记得有许多木材,是直接用来建造礼堂了吗?
答:木材卖了,卖给了当时桐乡最大的机械厂,卖得的钱用来建造礼堂了,当时学校实在没有钱。
问:机械厂买了木材干什么用呢?
答:用以做模具。
问:卖得的钱够造礼堂吗?
答:不够!所以最后浇地皮的钱没有了,礼堂只好是泥地。
问答完毕,老书记不无感慨地说,桐乡一中现在是大变样了,原物就剩下当年在庙前的那两棵树了,现在已长得蛮高了。
05
是的,这两棵树现在还健在,每当我走进一中校园,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它们了,它俩能给我定位,锁定当时庙宇的方位。
最后,严书记表示,由于年代久了,有些事记不得了,待他回忆梳理一下,并向相关人员了解后,尽可能多提供给我相关信息。
我还想进一步了解:当时拆庙,是谁提议的?是否经上级部门批准呢?拆庙民工来自何方?一时暂无确切说法。
为了进一步核实细节,我想起了当年一中有位员工叫吴锦祥的,当时他在场并且还颇为关注于此,经常徘徊在拆庙现场。我想,他应该会知道并且还记得些详情。
06
于是,我敲开了吴锦祥家的门:
我问:吴师傅,当时拆一中的庙,我记得你经常在旁,是这样吗?
答:是的,我在旁边看他们拆的。
问:为什么要拆庙,你记得吗?
答:因为西面的角上坏了,危险房屋了,所以要拆。
问:具体是谁参加拆庙的?
答:梧桐建筑队,大约来了十几个人。
问:能讲讲拆庙的经过吗?
答:好的,建筑队的人是爬上屋顶从上开始拆的,顶瓦下面全是木结构,一块块拆下的木料就用两根长竹当斜梯滑送下来,因为木料重,怕扔下摔坏。大殿的三周是砖墙,中间四根又粗又壮的柱子,四角的柱子相对要细点、短点。
问:木料是卖给机械厂了吧?
答:不是的,其余的木料后来用在新建礼堂了,其中4根大柱子卖到了上海模具厂,换得4吨钢材,用来建造学校新礼堂。
问:1根柱子换1吨钢材?
答:是啊,做模具就是需要这种木材,不变形,它古老、干燥,柱子很完整,一点都没损坏,因为表面用松香包裹着。当时是我与裘葆生老师两人去上海卖的。还有瓦条,当时卖给杭州园林了。
问:我记得当时这庙很难拆,是吗?到底拆了多长时间?
答:是难拆!拆了两个多月吧。
有意思的是,他还讲了个花絮。带队拆庙的头儿,之后不到半年就去世了,有人说是拆庙的缘故。我想,这也许是巧合,有些事情还真的说不清道不明。
07
离开吴家之前,我对他说:“找你,真是找对了!收获太大了。”
在走访了两位前辈之后,接着我还特地去桐乡市档案馆查阅了相关资料。查得“桐乡县第一中学革命委员会”于1973年7月19日给县文教局写的一份《关于拆建大礼堂的报告》(编号J130-001-327-047.pdf)。该《报告》陈述了拆除旧礼堂(孔庙大成殿)建造新礼堂的理由,新礼堂的规模、结构、所需建材、造价预算、资金来源与缺口等。其中提到,新礼堂预算总造价为34686元,平均每平方公尺造价40.14元;旧礼堂(孔庙大成殿)拆屋工钱约1000元,旧木材折价约3500元。
08
综上回忆、访谈与《报告》,让往事依稀变得历历在目,“当时只道是寻常”,而今却叹不寻常!忆往事、看今朝,我写下这《亲见孔庙大成殿拆除》一文,以告读者。
链 接
桐乡于明宣德五年(1430年)设县后,选城北偏东处原“文思院”旧址草创孔庙。宣德七年,再建明伦堂三楹,并开凿泮池。正统二年(1437年),又建大成殿五楹及东西两庑各十楹,并建文昌祠。之后,各代都有增建修葺。清康熙十五年(1676年),修缮刷新,并筑围墙54丈。咸丰十年(1860年)太平军之役,除大成殿幸存外其余皆毁。此后又陆续复建,修复后的孔庙房屋有近百间,规制壮观,气势宏伟。至上世纪70年代拆除前,桐乡孔庙已仅存大成殿。
【作者简介】俞祖菡,女,1960年生。市女作协会员。1966到1976年这特殊的十年,正巧小学至高中毕业。赶上“末代”知青,短暂乡村教师经历,之后三十余年从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,直至退休。业余爱好:阅读。
作者文章推荐
▽
远去的桐乡市井,你能想到的是哪条街?